【案例評註】Foodpanda 送餐員颱風受傷案:法院裁定僱主須承擔安全責任
近年外送平台盛行,但其「零工經濟」(gig economy)模式下的勞工保障備受爭議。香港高等法院早前就一宗送餐員在颱風期間受傷的案件,判令 Foodpanda 須賠償 HK$130 萬,並確認平台需承擔主要安全責任。本案對外送行業及僱傭制度具重要啟示。
📌 案件背景
- 原告 Farooq Ahmed Khan 為 Foodpanda 送餐員。
- 2020 年 8 月 18 日,颱風八號信號生效後約 18 分鐘,他仍完成最後一張訂單。
- 回家途中遇強風吹跌,導致背部、右膝及手指受傷。
- Foodpanda 事前透過 Telegram 發訊息,指車手可按自身安全決定是否完成訂單,但合約條款卻規定一旦接單,即默示同意在惡劣天氣下繼續送遞。
⚖️ 法院裁決重點
制度壓力等同強制
- 法官李仲賢指出,雖然 Foodpanda 辯稱車手可自由選擇,但車手收入及評級均依賴接單數量,形成「實質壓力」,使其難以拒絕訂單。
- 法官批評此辯解為「totally disingenuous」(完全不誠實)。
違反《職安健條例》及勞工處守則
- 勞工處守則要求:八號風球或黑雨期間必須停止戶外工作並到安全地方避險。
- Foodpanda 的合約及制度與守則背道而馳,構成違法。
責任分攤
- Foodpanda 須承擔 80% 責任;
- 原告因繼續駕駛承擔 20% 自身責任。
💡 案例啟示
對僱主/平台
- 「自由選擇」不能掩飾實際壓力:若制度設計使員工在經濟上被迫冒險工作,僱主仍需承擔責任。
- 合約條款不得規避法定安全責任:任何條款不能凌駕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》(Cap. 509)。
- 必須有積極措施:在惡劣天氣下應主動終止工作安排,而非將風險推給員工。
對勞工
- 安全仍是首要:員工若明知危險仍繼續工作,可能須承擔部分責任。
- 法律仍傾向保障弱勢:法院確認僱主在零工經濟模式下依然有責任保障勞工安全。
📈 實務意義
- 外送平台、物流及戶外行業:必須檢討合約條款及 App 制度,避免隱性強制。
- 勞工處守則司法地位提升:雖屬指引,法院視之為具拘束力的安全標準。
- 司法態度趨嚴:本案顯示法院將更積極保障零工經濟下的勞工。
✅ 總結
此案確認:
- 僱主不可藉「自由選擇」推卸責任;
- 收入與評級制度造成的「隱性強制」,將被法院視為不安全制度;
- 勞工處守則具強大司法參考效力。
對於僱主及外送平台來說,這是一個清晰訊號:在零工經濟下,安全責任不能被忽視或規避。